400-829-8885
企业的运作充满变数,如何快速应对?
新闻动态| 浏览量:2303| 2023-07-13 |

企业管理的“球赛”模式

一、一切都在变,我们如何管

任何一个状态都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叫现状:这朵花现在开得很灿烂,这叫现状。

第二个方面叫趋势:这朵盛开的鲜花很快会凋谢,这叫趋势。

永不凋谢的花一定是盆塑料花,因为它没有生命。其实,即便是盆塑料花,摆上1000年,恐怕也得风化掉。

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没有一朵灿烂盛开的花好看,但它的趋势却要好得多。所以给女孩送花一般送含苞待放的玫瑰好,你把快要凋谢的花送给别人,她未必高兴。她认为我都要凋谢了,你还追我干吗?你看,她很懂得看趋势。

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看到两点,一点是现状,还有一点是趋势。任何事情都有趋势。

物理学里形容一个物体的状态,一般也有两个量:位置和速度。为什么速度也代表它的状态呢?因为速度代表它下一刻走到哪里,多长的时间走到那里,下一刻走多远。速度就是代表趋势的,而位置代表的就是现状。

既然有一个现状,有一个趋势,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时时刻刻在变化。我们要养成这么一个思维习惯:看任何事情,都觉知到它时时刻刻在变。是时刻在变,而不是过一段时间就变。

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变化是你看出来的,你不看它的时候,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就像这朵花,你看到它开放了,你看到它凋谢了,但实际上这朵花在你不看它的时候是不是也正在开放、正在凋谢?是!一定要这样看。

所以你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人时刻在变,任何人都在变,时时刻刻都在变。我们身上的细胞时时刻刻在死亡,时时刻刻在新生。

我站在这个地方时时刻刻在动。有人说我没看到你在动啊,我看到你的手动,我看到你的嘴动,但是没有看到你的脚动啊。大家说我站在这里讲课脚动不动?看着不动,其实在动,在随着地球转动啊。如果地球转我不转,那我不早被甩到太空中去了吗?你们听课的人也在动,你们一样跟着地球在转。

所以一切的一切,我们看到的现状都在瞬息万变。

所以,你看你的下属,你看你的上司,不要以为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因为你只看到了现状并没有看到趋势,趋势不是一眼能看到的,要有很高的觉知力。

所以你要懂得静心,懂得发呆,因为只有发呆的时候,你的心才能静下来,一静下来你才能看到未来的那一面。你平时忙的时候,只能看到现状,你看不到趋势。只有你的心静下来才能看到趋势。

趋势是什么呢?趋势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在生生灭灭,这是时刻发生的事。所以你看这个墙,不要把它看得那么坚固,要不然为什么100年以后它就要倒了呢?它为什么倒了呢?因为它在逐渐腐蚀啊。

既然一切都在变,一切都无常,那么在管理上,我们还能不能靠一个制度,把什么事情推下去,然后就高枕无忧?这做得到吗?做不到!世界时刻在变,而中国人又特别善变,搞两个制度就框住了?这不是开玩笑吗?他每分每秒都在变呀。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用了那么多流程、那么多制度、那么多文件规定、那么多奖罚,最后没有管住。一句话: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我们做管理,千万不要迷信制度,不要迷信方案,不要迷信流程,但又不能没有。就像一条路一样,没有一条路,我们怎么走呢?很难走。

但我们不能靠着这条路把我们带到目的地,路还是靠我们自己走,车还是要靠我们人来开。有些东西要有但不能靠,这是原则。

所以除了制度以外,除了规则流程以外,一定还要有一个应对之策,这个应对之策归结起来就是它变你也变。我把它称为频繁应对,快速响应。

我们做管理,绝对不能只有一招看得见的流程和制度,还要有一套快速响应机制。这套机制是由一系列每天所做的工作构成的,而不是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构成的。做管理要能真正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很好的固定的一个东西,而是要靠频繁应对,快速响应。这才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根本所在。

你的企业这样做管理吗?你的企业管理人员一天到晚都不下车间,不去现场,你怎么快速应对?你的采购员三天都不打一个电话给供应商,你怎么快速应对?

供应商那边时时刻刻都有情况发生:一会儿设备出问题,一会儿品质出问题,一会儿其他厂家又给他下了急单,影响了对你这批货的生产,你竟然不知,全然不跟,不去应对,把单下给供应商就不管了,等他10天后送货过来,这不是做梦吗?你以为对供应商搞一个奖罚就有用吗?你不针对供应商的具体情况去想办法,是绝对没有用的。

所以我很反对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思维。什么思维呢?就是完全靠制度,以为有一个制度就框住了。制度算什么?制度是管理活动的起点,定了制度我们就开始管理了。

我也很反对很多企业在管理当中就靠奖罚的做法。奖罚是什么?奖罚是结果,是终点。我非常赞成在起点和终点之间频繁地应对,频繁地沟通,频繁地了解,频繁地评价和激励。

请大家记住“频繁”二字,做好管理、解决管理问题没有什么奇方妙招,只有一招:无数次地去了解,去处理。

所以我们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是,如果你从不下车间,采购人员从不跟催供应商,计划部门从不了解进度、从不排查物料,车间主管不懂得每天与工序对单,就都属于不合格!

我们欧博非常强调“频繁”两个字。我们欧博的撒手锏——稽核,就不是仅仅检查,而是反反复复地检查。张瑞敏讲管理就是反复抓、抓反复,他这是悟透了管理。

为什么反复抓、抓反复?因为你不抓,它又掉下去了。你现在让他做到十,过一会儿,你回头一看,它又变成八了;再不管它,它变成六;再不管它,它变成四;最后无影无踪。你前面做的白做。

那么你回头再抓,它又上来。你多抓一次,它下一次掉下来就少一点。你再多抓一次,下一次掉下来又少一点。抓得多了,掉下来的幅度就越来越小,抓的时间足够,基本上它就可以定型了。

我们做管理就要懂得这一点,管理的定型是在经历无数次反反复复后最后定了型。你千万不要以为管理就是出一套制度,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强力推行,加上重奖重罚,制度就成型了。这是天方夜谭。

张瑞敏比我们聪明,所以哈佛大学请他讲课。登上哈佛大学讲台的中国教授不多吧?说明教授讲管理也没有张瑞敏悟得透啊。他就知道反反复复最有用,知道“频繁”二字最有用。

所以我们不论是作稽核,还是作计划、作排查、作激励、作攻关,我们都要懂得作的“频率”比作的内容还要重要。没有足够的“频率”,再好的想法都是零。有了一定的“频率”,再差的想法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所以,做了多少次比做的是什么重要得多。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懂得不要总是在流程制度上斤斤计较。认为流程文件编得不行,编得不好,就迟迟不推,以为我们把流程文件搞得完美无缺、搞得天衣无缝就有用了。

其实还是没用,一推下去就知道了。我们作变革最重要的是让行为发生,做起来,动起来。不要老是拿你的对还是我的对、你的流程合理还是我的流程合理来争论,那都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谓争论,最后永无定局。拿什么争呢?再好的流程不执行,你怎么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所以行动胜过一切,发生才有结果。对也好,错也好,只有发生以后我们才能知道。

只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频繁应对,快速响应”,对了的我们就自然会坚持,错了的我们也会及时调整,最终不就会有好的结果了吗?而观望不动,其实就是不想在过程当中频繁调整,这是懒汉思想。

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你家里的卫生怎么能够打扫干净?要让家里不脏,唯一的办法就是频繁打扫,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男同胞很烦打扫卫生,男同胞总想一揽子解决问题。想今天一扫,一个月就不再脏,可能吗?不可能,于是他就没有兴趣做了。

有些读大学的男孩子洗袜子就是这样的,他是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洗一次袜子,平时就捡脏的再穿。他不会一天洗一次。他想,天天洗干嘛呢?反正明天又脏了,于是干脆累积起来,消灭一次。

有些人做管理养成的坏毛病,就是洗袜子洗出来的。他把管理当袜子洗,不把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他决不下手。记住,要每天洗,要每天换,卫生要每天搞,这是保持干净的唯一方法。

女同胞就很明白。有些人家里的太太,不是每天打扫卫生,而是时时刻刻在打扫卫生,哪里脏了立马就扫、就抹,甚至别人到她家里抽烟,她能端个烟灰缸跟着你走,我还真见到过。女同胞们的干净和卫生就是这样整出来的,你问她有什么诀窍吗?她恐怕无法回答你。

所以我们平时很干净,看到一个人处的环境很卫生,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这个人爱干净,这个人爱卫生。这就讲出了保持干净和卫生的根本。就是一个“爱”字。你“爱”,你就会频繁地做。你“不爱”,只想找省事的方法,就会在做的过程当中很烦,总想偷工减料,那能做好吗?

两口子搞企业,一般男主外负责业务,女主内负责管理。什么原因呢?这说明管理的本性更接近女性的特点:不厌其烦,不怕麻烦,频繁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