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9-8885
管理讲“义气”,原则就会丧失
新闻动态| 浏览量:3353| 2024-07-03 |

人情化管理让企业成为帮会

一味地实行人情化管理,易把企业变成帮会,“义”字当头,原则丧失。企业管理的目的不再是满足市场需求,而是为了帮会的内部牢固和外部地位。

“义气”代替了管理

我们在很多中小私企进行管理变革时,都感觉到企业内部有浓厚的帮会气息。老板自然是帮会老大,而各级管理人员则分别是老二、老三……就像梁山英雄好汉排座次一样,人人都有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和正常的组织架构中的位置并不重合,他们的管理原则也不一样。

在正常的组织架构中,明确的职责和分工、规范的流程、量化的考核等是组织运作的基本依据;帮会有帮会的规矩,帮会的最高原则就是“义气”二字。

大家都得讲义气。谁最讲义气,谁就最得人心;谁不讲义气,谁就会受到大家的抛弃和严惩。“义气”二字是在帮会立足的根本,也是加入帮会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什么是义气呢?义气的本质是一种感情的等价交换。谁得了别人好处,不予回报,谁就是不义之人。所以,义气就是报恩,是两人之间感情的互动: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如此投桃报李,循环往复,两人关系牢不可破,社会坚如磐石。

企图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来巩固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达到群体的安定和大治,这就是传统文化中义气二字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高于一般的社会原则,甚至法律原则。直到今天,中国老百姓还认为如果谁把戴罪的朋友送上法庭,是不讲义气;法不责众的传统说法也说明情重于法的百姓心态:民愤极大则成为某些执法者常用的执法依据。

关云长在华容道放曹操一条生路,是因为他身在曹营时,曹操待其不薄,他必须回报,于是他放弃了他的职责,成全了他的“义”。他因此而成为百姓心中最讲义气的英雄。

强调人与人的关系中情感的相互回报,这一点如果成为一条很重要的社会价值标准,后果就是:所有的人都苦心经营彼此的关系,都把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当做向对方表达感情和回报感情的手段。具体到企业员工,把货准时生产出来,并不是因为要考核我,扣钱无所谓,但我不能对不起老板,因为老板待我不薄,于是出货变成了回馈老板,而不是执行生产计划部门的任务。

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与下属的关系是越来越牢固了,这种互相报恩的关系越来越深了。但人们的行为偏离了本来的目标,做事变成了强化关系的手段,完成生产任务变成了送给老板的礼物,人际关系成了企业上下一心的行为目标,企业的生存、企业的每一个动作都成了人际关系的添加剂。客户的需求呢?工作的标准呢?被置于一旁。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做也没有错呀,因为员工如果都想讨好老板。就会努力工作,工作好了,企业的效益不就上去了吗?客户要求不就满足了吗?

这是一种看似有理,其实荒谬的逻辑。因为大家的忠心也罢、礼物也罢、义气也罢,如何度量呢?评价标准如何呢?没有一家管理落后的企业在出了问题后——比如延期交货——管理人员会有强烈的自责感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对得起老板,他们已经努力工作了,老板给他的好处他们已经回报了,但老板却很不满意。一方自认为问心无愧,另一方却怨声载道,彼此抱怨,相互指责。这样的情景在夫妻之间是经常能见到的,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和下属之间也经常上演这一幕,就让人啼笑皆非了。原因何在呢?

因为感情是无法称量的,他们双方在做一笔无法计量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