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9-8885
怎样通过事情改造人
新闻动态| 浏览量:2478| 2023-07-21 |

一、狠抓稽核

稽核就是通过检查事情来改变人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因为它通过反反复复对人所做事情的检查和纠正,会培养人的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最终内化成人们的习惯。

通过习惯的改变,就达到了改变人的目的。稽核在通过检查事情改造人的过程当中,必须懂得借用企业高层的力量。因为改造人本身也是企业高层的一项核心工作。

所以,稽核部门要随时向高层反馈情况,让高层对企业状况和人们所做的事情了如指掌,以便对事对人作出决策和调整。

稽核部在企业是一个特殊部门,它上可直达老总,下可直达工人。它是独立于现有企业官僚化管理系统之外的一股监察力量。它定期地向高层汇报,能把企业的情况直接反馈给高层,避免了企业现有官僚化管理系统层层汇报带来的弄虚作假、欺下瞒上的弊病。

高层掌握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去调整就行了,该调整的调整,该处理的处理,该表扬的表扬,该施压的施压。

其实把情况搞清楚以后,作决定是很简单的,一分钟就够了,不用深思熟虑地去想。

很多高层决策者大量的时间花在哪里?不是花在拍板上,而是对事情真相的把握上。你不了解真相,在对人的使用和奖惩上,你就拍不了板。真相了解以后,拍板一分钟足够。

二、要有对事情的研究精神

要把事情的管理纳入自己的注意范围。不要老认为事情不该自己管,事情就该下面人管。现在管理学流行一种不完全正确的说法——充分授权。

其实充分授权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是有条件的。当一个企业的事情完全失控,大家都不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的时候,你授什么权?你怎么授得了权呢?

我们老板要带着你的人去研究,研究你这个企业那些事情究竟怎么搞:订单怎么进入?任务怎么安排?怎么跟踪这些事情?我觉得我们从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开始,不管是老板还是职业经理人都应该先投入,先下后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一个线索,搞清楚要做哪些必需的管理动作,以及怎么做这些动作,然后才存在充分放权,才存在交给别人。

我们很多人很想回避折磨,不懂得接受折磨。其实再多的事情都不折磨人,折磨人的是人,而不是事。

如果你只关心事,你根本不会经常彻夜难眠,这种情况很少,因为事情一件一件做就可以了,急也没有用。让你彻夜难眠的往往都是人的问题。

在管理上,往往越是逃避越是麻烦。最好的方法就是比任何人在事情上都多深入,这样你反而轻松。

这就应了中国一句老话,“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越是磨人的地方,其实越是轻松。

好多老板一跟下面的人探讨生产计划的事情、采购的事情,就说这个交给你们了,我不听了。

前几年,我也一样。一个大的项目,我就把握住大的方向,一谈到细节问题,我就说你们谈论吧,我就走了,找别的事情去做了。我就停在思想层面了。结果出了麻烦,我都不知道麻烦怎么来的。

我现在所有的项目,在调研15天以后全部要向我详细汇报,然后我花一天的时间,把这个项目基本思路全部定下来。就由我直接带着策划部和稽核中心一起做(包括那个项目组的组员),全程参与策划。

我以前觉得这怎么可能做到?因为同时有40个项目在做,这样做不是累死人吗?后来发现这样反而轻松。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情从头至尾我都了解。不管出什么事,我都知道偏离了多少。我有一个标准在心里,对着标准去纠正他的事情就行了。

把事情装到心里去,把标准装到心里,然后频繁地去跟进调整别人的做法,这样做管理既有效又不累。

我们很多朋友想轻松,但是想轻松的方式错了。错在哪里呢?一开始就想轻松,你就错了。一开始你要比下面的人还辛苦,最后你就是轻松的,而且你轻松得不得了。一开始一定要参与到具体事情里去谋划具体事情。

三、管理要作小循环

对于事情一定要一段一段地切,要做一段总结一下,分段来管。千万不要没完没了地做,要懂得了断。

我们很多企业做事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没完没了。不知道做到什么时候是个完,也从来就没有了过。什么叫“了”?就是我们把事情看一看做得怎么样,这算是个“了”。

我们现在的“了”都属于自然了结。什么自然了结?把这个单终于做出来了,把这个柜终于做出去了。这就算“了”了。我们没有主动地、积极地去“了”。

我们在企业推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清单。很多项目上就是因为清单这个动作做得好,出货率马上提高。甚至有的项目只有一个星期出货率就提升了8个百分点。

为什么?因为它“了”,不像以前总是往后拖。拖的人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做完,都不知道。所以清单是生产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了断动作。

稽核也是个了断动作。我们的会议制度执行了没有?检查就是了断,把这个事情了断。而不是说形成任务就不管了,制度下去就不管了。

稽核也是“了”,清单也是“了”。那么稽核、清单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呢?日计划。没有日计划怎么“了”?有日计划就能“了”。因为每天都有明确的任务,做到没有?没做到什么原因?就有一个时间的概念。所以你要作了断,就要作日计划。

我为什么这么强调日计划?就是因为它能让我们每天每天去了断。

每天不停地了断就是循环。管理要作小循环。小循环的意思就是要把管理的时间单位缩小,我们现在提出来的是“天”。把空间单位缩小,我们现在提出来的单位至少是“车间”,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就是“工序”。

现在我们管理的对象至少要求到“车间”,五金车间、包装车间、吸塑车间,你得按车间来控制。计划部的计划得按车间来,单位要小。从人来讲,最好到个人。

像我们南兴木工机械,现在管理对象已经小到个人了。所以管理对象如何把它变小是我们管事情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我们以日计划为核心的“生管组合拳”就是把管理单位化小的有效方式。它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日协调会(我们的生产协调会每天一次,每天一个小结碰碰头)。

第二,日备料(每天把物料、资料的情况检查一下)。

第三,车间日计划(车间每天做什么要有明确的任务)。

第四,日稽核(每天要检查什么,要有明确的对象)。

第五,日考核(每天的任务完成后要进行奖罚和班组、个人的PK)。

第六,日攻关(每天都要有现场改善的小动作,并进行奖罚)。

这六个动作都是以天为单位循环进行的。记住:循环是指第二天、第三天又这么做。

所以,管理要作小循环,这个“小”指以天、以个人为单位。循环的意思就是把头一天的事情第二天又重新开始。

当然,像日资企业的准时生产,它的管理单位不是每一天,它是小到每一个工序,小到每一分钟。实际上管理的水平不要用别的方式来看,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指标——时间单位。

管理水平的高低看企业用的时间单位就可以衡量了。我们现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一个月吧,一个星期左右吧,都是这样的话。你到日资企业去,他能够准确地告诉你,7月8日下午3点56分出货。

他能精确到分钟,说明他的管理单位精确到了分,甚至比分还小,以秒为单位的精确。我们现在的时间单位是月、周,你还作什么管理?

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以天为单位来进行管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我在《新快报》一个论坛上做一次主讲嘉宾的时候,讲到我们的日计划。《新快报》这个栏目的蒋主编给了一句话:“曾教授今天讲的日计划,就是我们学生读书的时候那个课表。”

讲得非常正确。如果我们把工厂当成学校,不搞日计划,就等于没有课表却天天上课。这能行吗?你能够想象读书没课表吗?

下午上物理课还是化学课?不知道。物理老师先来就物理课,化学老师先来就化学课,这不是很荒唐吗?

所以蒋主编又讲了一句话:“这都是我们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啊,怎么到现在我们都给忘了呢?”的的确确,小时候我们都很会做管理,大了以后我们都给忘了。

所以,我们的日计划就是企业的课表。每个小时干什么,课表写得很清楚,谁来上课很清楚,上了课以后布置什么作业很清楚,作业布置完以后要检查很清楚,老师要改作业很清楚。我们回忆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就会做管理了。

四、重在培养成就感

我做了这么多项目,发现我们企业的人现在有一种“习得无助”的现象。什么叫做习得无助?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实验:

小白鼠在一个笼子里头,给小白鼠一个电击,这个小白鼠就会拼命地跑,跑累了停下来,又电击它一下,它又拼命地跑,等它停下来,又打它一下……最后的后果是小白鼠再也不跑了。它知道跑也没用啊,停下来你又打,它的无助感就培养了,这叫习得无助。所以,下一次再打它的时候,它稍微动一下,懒得跑了,它知道反正也是打。

我们很多管理人员现在就处在这种状况里。做什么做啊,反正没用的啦。骂一下做一下,做一下又不想做了,为什么?没用啊。采购的物料不回来,有什么用?品质异常这么严重,有什么用?最后大家形成一种集体无助感。你要知道,这是非常害人的。

必须把大家这种集体无助感彻底地改变过来。我们为什么强调小循环?就是为了每天让员工看到成绩,每天让员工看到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每天去培养员工的成就感。

有的时候不管事情多大或多小,你完成了心里都会有一种喜悦感,所以要了结,要PK,因为PK就产生一种胜利感,输了就想下一次我怎么样去赢。

现在企业的很多管理人员已经是集体无助,而且是习得无助,所以我们到企业作变革的时候很多人开口就说“没有用的”。企业的人已经习惯于说“没用”了。必须改变这种局面啊。

怎么改变呢?要让他们看到管理是可以作好的,不要讲大道理。一天一天来,让他们看到变化。

我们有个项目——华锋,他们原来一个月产量40多吨,陈老师刚进去的时候,把目标定到67吨,他们不肯接受,认为不可能。最后做到100吨左右,连老板都大吃一惊。

67吨不肯接受,最后100吨,连续几个月100吨。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很有能力。当大家把自己很能干的概念树起来的时候,把集体无助感打消的时候,管理就上了高速公路。

成就感是最好的管理武器。

我们需要每天每天地刺激,需要每天每天来证明自己。只有小循环才能把我们已经多年形成的无助感拔掉,才能把我们的成就感一天一天地找回来,找回来这种成就感,企业就会爆发前所未有的力量。

我们用四句话来概括这种做法:

管理要作小循环,重在培养成就感。

如此工作有乐趣,不用外力积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