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9-8885
管理怎能不难受?
新闻动态| 浏览量:8403| 2021-01-08 |

     做管理,很多人并不是不懂得怎么做,而是过不了难受关。比如,在我们欧博的生产计划模式中,我们要求计划人员必须天天组织车间班组之间、工序之间、以及前后车间之间进行对单,以此搞清楚生产的实际进度,以及产品的配套状况。防止后工序急着要的,前工序不急着做;前工序正在做的,后工序不急着要;或者前工序不配套生产,导致最后没法组装,造成大量的在制品堆积在车间,而客户的订单却又做不出来,这实在是许多中小工厂的现状。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135.jpg

   工序对单是解决这些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只有这样做了,计划部门才能把准确的《生产日计划》下给各个工序。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计划部门每天组织仓库的物料排查,对于车间未来几天要执行的生产计划所需的各项物料,进行实物排查和备料,发现欠料就频繁跟催,直到上线前物料回来为止。


       有了这样的对单和排查动作,我们的《生产日计划》就能够准确地下下去,并且实施考核,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效率和员工收入。这项举措我们在500多家项目企业进行了实施,效果证明是非常有用的,能明显提高订单准交率,缩短生产周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这样一种生产计划模式,曾经被中欧商学院的学术刊物《中欧商业评论》2013年第11期评为生产管理的“球赛模型”向社会推广。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157.jpg

       但就是这么一个既被专家认可,又被企业广泛证明有效的管理动作,在项目企业实施时,却总是会遇到不小的阻力。有的人只到电脑系统上做账面排查,而不愿意去做实物排查,被迫做一些实物排查,发现了欠数,也不去频繁跟催,或者把责任推到采购员头上。


       总之,排查备料动作很不到位,车间对单也不会对到工序,对到具体的加工零件,而只在生产协调会上,车间主管之间大致地对一下,动作也不到位,不知道细节。这样的对单,也无法对下达具体到达工序的《生产日计划》有实质性的帮助,生产计划的管控没法到达细节。结果就是:我们生产计划模式中的车间对单动作也有,仓库排查动作也做,但准交率的提升和生产周期的压缩却不能明显地发生没变。有些企业的人还以此为借口,说这些动作没用。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有靠加大稽核检查的频率和力度,让动作真正地做到现场去,才会让效果明显地显示出来。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00.jpg

       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谁会认为你欧博的做法是错的。当然也有少数迷信ERP的人员反对这样干,而认为通过ERP的系统运作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其实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深知,中小企业有那么多的异常出现,包括供应商物料的异常、品质的异常、设备的异常、人员的异常等等。极端不稳定的中、小工厂,试图依靠ERP彻底来解决生产管理的问题并不现实。


       因为ERP真正的有效运作,需要相对稳定的生产条件。现实也证明,绝大多数中小工厂的ERP系统,只能提供物料需求的静态计算,根本没法保证车间物料的及时供应,更无法自动生成车间可有效执行的《生产日计划》。这样的ERP只相当于一个进销存软件,或者是MRP软件而已,真正在企业做管理的人都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他们很少旗帜鲜明地反对我们欧博的做法,但他们很多人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就按欧博老师要求的去做。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04.jpg

       明明对的,为什么不做呢?因为麻烦,因为难受,麻烦也是难受,所以归根结底是因为难受。难受的事情谁愿意做呢?所以管理的效果,不在于对错,而在于如何突破难受的关卡。这个道理就像一个小孩子读书一样,要想成绩好,方法其实很简单,天天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成绩能差到哪里去呢?但你要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天天那么认真,他就是做不到。原因绝不是因为你的要求是错的,而是因为他按你的要求做,他难受。


       所以,打造一体化的团队,最难打造的是打在大家的“难受”上,并不是打在对错上,也不是打在利益上。如果是按照我们的排查、对单动作做到位了,企业效益起来,大家的利益也会提高。但难受还是会成为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08.jpg

   从理论上来讲,解决问题、打造团队要靠一体;我们去做排查、去对单,就是为了让前后工序一体,让车间和仓库一体,让需求和供给一体。彼此清楚了对方的实际状况,肯定能更有效地互相协调和配合。所以,动作的有效性是勿容置疑的。大家面对面,不用去猜,不用去想,不用去“以为”,问题肯定能清清楚楚,这就叫“不虑而知,谓之良知”(《孟子》)。


       通过面对面一体的动作,我们的良知就能起来,知行就会合一,解决问题的有效动作就立马可以拿出来。只要我们频繁跟进,检查不断,让执行者的状况和企业的要求一体、让执行者的动作和他应担的责任一体,效果就肯定会出来。所以,一体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肯定没错,但上述这些一体的动作,都让人难受啊,怎么办呢?这才是关键。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11.jpg

       禅宗六祖慧能讲过一句话叫“无相为体”(《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又解释了这个“无相”的意思是“于相而离相”(《六祖坛经》)。也就是说,六祖慧能讲的“无相”,并不是没有“相”的意思,而是要离得了“相”。总之,六祖慧能告诉我们:要真正的一体,核心在于“离相”。离什么“相”呢?痛苦的“相”,舒服的“相”,习惯的“相”,不习惯的“相”等等。


       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取得一定成功的人,都容易掉在某一类特殊的“相”中,比如:有些做讲师的讲课讲得不错,就只愿意在讲台上讲,跟人讲起管理来一套一套,全是真理,但全没用。因为他把这类东西讲出来,你听着不难受,他讲得也兴奋,但你真按他的要求去做,你一定不那么舒服的。


       因为他讲的能让你兴奋的东西,一定是你没有做到的。你都做到了,那你早就知道了,你会花那么大的价钱去听他讲吗?然后你又很兴奋?这不可能。你认为他讲得对,讲得好,就是因为你觉得按他这么做,真的会很好,但前提是你现在没有按他这么做。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15.jpg

    其实,到这一步,关键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就像我们请客吃饭,还只是上了一些餐前小吃,正菜还没上,有些老板就已经听得兴奋不已了,几万、几十万的听课费就已经交出去了,仿佛收获满满了。就像人家请你吃饭,你吃点餐前小吃,就觉得吃饱了,吃好了,就被别人隆重招待了,然后心满意足地抹抹嘴,享受了一顿吃大餐的感觉,但其实正菜压根还没上。正菜是什么呢?正菜是你真的按照他这样去做的过程,把他讲的变成你的实践。


       你吃“正菜”的时候,那些讲课的老师,是不会陪在你身边的。因为那时,你的难受和不习惯就会起来,而且会越演越烈,这个过程能否顺利走下来才是关键,才是正菜。那些只知道在台上把人讲兴奋的人是不会参与你这个过程的,因为那时你难受,他也难受。如果他也不习惯难受,他就不会陪你难受,他讲的东西对你就没用,因为你不可能真正地发生改变。


       而他不愿意陪着你难受,说明他所讲的东西他自己也没做到,如果他真正做到了,他陪着你,他是不会难受的,反而会有真正的成就感和度人的慈悲心。所以,为什么儒释道三家的大成就者都会努力地去带弟子,度他人?因为他们是践行过来的,他们自己所讲的东西,所信的东西,是实践过的。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19.jpg

       这些东西给人带来的难受,他们自己是经历过的,是有办法面对这种难受的,是不会被这种难受所障碍的,这种人才会带着你去把自己讲的东西和行的东西,跟你一起去实践,陪你一起去难受,然后一起走过去,直到发生真正的改变。真正堪称为“师”的人都是这样的人。而不是那种:我讲的都是对的,你按照去做就好了,做了是你的福报,不做也不是我的错。这种人是演说家,而不是真正的“师”。


       其实这种人也是不可能真正透彻的,因为他自己都不身体力行,不去承受改变的痛苦,他哪能确信自己讲的就一定对呢?当他沉湎于在讲台上风光的“相”,而排斥实践当中难受的“相”时,他就还离不了“相”。没有了“离相”的功夫,他哪能见到真正的“体”呢?他的心就不可能与他所讲的东西真正一体,也不可能让听他讲这些东西的人,与他们所听到的东西真正一体,改变,就不可能发生。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22.jpg

      这也就是现在的培训大师层出不穷,收费极高,而真正改变的老板和企业微乎其微的根源。也是欧博一定要坚持驻厂咨询,与众多企业一起朝夕相处至少半年或一年,或更多时间的原因。只有一起经历,才能真正改变;只有敢于一起经历,才证明你曾经真正走了过去;你指的路径才不会踩空,才能真正引导人们走过去。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但也是唯一的路。


       只有既能高高山顶立,能讲能说,又能深深海底行,能做能改,在这两极之间自由穿梭的人才靠谱。因为要一体,就要“离相”;要“离相”,就要能在不同的、甚至反差极大的“相”之间来去自由。能这样自由去来的人,才是有“离相”功夫的人,才是真正“悟体见性”的人。这样的人才能与万物一体,才能回到“体”上。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26.jpg

       为什么一个成功者总是要经历磨难?因为成功和磨难就是两个极端不同的“相”。只有在这两个极端不同的“相”上,你都进得去,还都出得来,你才具备“离相”的功夫,你也才具备了与万物一体的能力,你才能得心应手地调动一切力量,因为万物与你一体,一切为你所用,你能不成吗?


       有的成功者,一生经历的波折甚至还会有若干次,其实,这每一次都能让他“离相”的功夫大增,让他与万物一体的境界更高。“离相”和一体都不是一步到位的,都是层层推进。所以,佛门经常讲“修行开悟之人,也要若干个回合才能真正证果”,就是这个意思。遗憾的是,很多有所开悟的讲师因为执着于讲台上的风光,不愿意去经历实践当中的痛苦和难受,最终离相和一体的功夫,局限在了台上风光的层面,而不能真正帮到信他的那些学员。


       所以,要带团队就要懂得一体;要懂得一体,就要培养“离相”的能力。就要敢于在自己不习惯和难受的时候,坚持对的东西,承受得起企业的起起落落,坦然接受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同的“相”:享受是好的,难受也不排斥;成了是好的,败了也能从中得到成长;对了,我们高兴,错了,也能总结经验教训;一切都是对我们有利的。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42.jpg

       这就是曾子《大学》里讲的“止于至善”;而一切都敢于经历,这就是曾子在《大学》里所讲的“亲民”;保持“至善”的心,去经历一切的“相”,最终就能达到曾子在《大学》中所讲的“明明德于天下”的境界。


       企业家的天下就是市场,占领市场要靠“明明德于天下”,只不过企业家的“明德”是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的。“明德”就是“良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企业家的良知。所以,曾子在《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对企业家来讲是千真万确的。佛门把它浓缩为“无相为体”四个字:在难受当中培养自己和团队“离相”的能力,在不习惯当中去经历一切该经历的事。这是我们通俗的总结。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谈到了打造一体化团队的四个步骤:心中有谱,心中有爱,心中有知,心中有理。我们现在可以加一句:心中无相。四个“有”加一个“无”,也称得上是在“有”、“无”之间穿梭了。“离相”的功夫就在其中。

微信图片_202101081202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