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跟一些中小企业老板见面交流的时候,我都感觉到“人的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他们也会关心事情层面的东西,比如说,工厂内部生产计划不合理;订单总是延期;产品品质经常遭到客户投诉;生产成本越来越高;采购的物料不能准时回来等等这些问题,一个工厂老板当然是关心的。但更让他关心的还是人的问题。
因为他知道,这一切的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而得不到解决,关键还是人。造成这些问题,是因为人,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靠人。对于“人的问题”怎么解决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
而在人的问题上,很多老板又认为是员工的知识不够、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的问题。所以他们大量采取的措施是招人、挖人、换人,中小老板也敢于花比大企业还高的人工工资请大企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来自己的企业,也舍得花大价钱送自己的人出去培训。但“人的问题”依然让这些老板们很失望。
有一个老板曾经跟我说,他十年差不多换了十个厂长;生产计划部前几年建立了,运作了一年左右又撤销了;技术部门目前也只有试做一些非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核心技术还是一直沿用早年购买的技术。我了解了一下这十来位厂长的经历,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从外面直接挖过来。他们原来所成立的PMC部(计划部)经理其实就是企业原来就有的跟单员转了一个身份而已。
我问,这个跟单员懂得PMC的运作吗?他说,不懂,只是根据以往的自己的经验。我问,那谁能教他呢?他说没有人教。由此,我又发现,其实这个老板带团队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自己并不能培养下属:培养不出厂长,培养不出计划部经理,也培养不出专门的技术人员。说到底是他对自己的企业一些关键部门和岗位的工作究竟该怎么做?怎么才算做到位了?做好这件事有什么难度?等等,他是没有概念的。这样,他当然无法去培养这些岗位的优秀的人。因为他没法改变他们的工作,没法教他们,没法让他们成长。甚至都没法真正地理解他们,这就是他哪怕能招到各个岗位的专业人员也用不好的原因。他的内心没有办法与这些企业里面关键岗位的人和事一体。
所以我劝他,老板要办好企业,首先要学会带队伍。而带队伍的前提是,在老板的内心,要能把一个企业基本的框架装到心里去。这个框架内一些关键部门和岗位的运作方式,老板的心里应该是清楚的;部门和岗位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老板的内心也要是清楚的。
就像下棋,我们得有一些基本的棋谱才行;一个乐团的指挥,不一定什么乐器都能演奏,但他指挥整个乐队的乐谱是肯定有的,而且还会进到他的心里去。什么时候什么乐器该发出声音,该发生怎样的声音,该表达怎样的情绪,这些声音和情绪的出来是什么样的演奏导致的,这些,乐团的指挥都是清楚的。
交响乐团的指挥家可不是打拍子的,而是艺术情感的再现大师。所以,在交响乐的艺术家的排序中,作曲家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因为它是乐谱的创造者、设计者。有他,我们一切才有谱。指挥家是第二位的,有他,一切的谱才能变成现实,音乐艺术才变成我们普通大众所能感知的。也许他任何一种乐器都演奏得不如乐团中的任何一个演奏者;甚至很多的乐器,他都未必真正懂得演奏,但他的音乐地位都是高过任何一个乐器演奏者的。
真正的音乐都是乐手演奏出来的,指挥家只是在台上舞动着双手而已,这双手没有接触任何乐器,也发不出任何悦耳的声音,但他为什么就如此重要呢?有的人可能认为没有他,大家难以整齐,你这又是把指挥家当成打拍子的了。你去到交响音乐会的现场,你会发现,整个的演奏过程,乐手们并没有从头至尾盯着指挥,因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乐谱。
那指挥家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呢?是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他把整部音乐,从整体到细节,从声音到情绪,都装在了心里,然后变成了针对每个乐手的要求去训练他们。也就是说,整个乐团演奏出的效果已经存在于他的内心;各个乐手,如何演奏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已经存在于他的内心;这才是他心中真正的“乐谱”。有了这样的谱,他才能指挥大家,训练大家。尽管他根本就不是哪一样乐器的演奏高手。
有谱才能训练人才,有谱才能带好队伍。这个谱就是团队运作的整体概念和模式。有了这个谱,大家才能一体。所以,一个老板对企业各个环节的不了解,是他带队伍的巨大障碍,因为他带队伍就会“心中没谱”。他的心中没有这个“整体”的概念,大家又怎么可能在现实当中呈现出一体的相来呢?佛门说“相由心生”,心中没有一体,境上就很难一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小企业的现状。
所以老板首先要解决“心中有谱”的问题,才能解决团队一体化的问题。当然,也决不是要老板们既能做PMC经理,又能做研发经理,还能做车间主任,还要能做业务经理,这当然是强人所难。就像是你要求指挥家既要是小提琴演奏家,又要是钢琴演奏家,还能把小号吹得很棒,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但指挥家对他乐团任何一个乐手的工作,都绝不陌生。都绝对具备欣赏、理解、判断、调整任何一个乐手工作方式的能力,否则他就没有资格做一个指挥家。因为他在训练乐团的时候指挥不了这些乐手们,因为他训练不了他们。所以,我们讲的老板带团队,要对团队的各项工作心里有谱,也讲的是能欣赏、能理解、能评判、能调整的能力,而不是说你样样都要能做,并且做得很好。
懂得欣赏艺术的人,未必都是能创作艺术作品的人,而只是与艺术能心灵相通的人。心灵相通,就是一体。所以我们讲的老板的这个能力,说到底,是他与团队一体的能力。
幸运的是,交响乐团演奏时的指挥只能有一个,而我们企业的老板,却可以有几个,甚至更多。只要大家能够彼此分工协作,完成一体化的这件事,相比较交响乐团的指挥来得容易。当然,把几个股东整合起来的,也并非易事,需要整合者以及各个股东,具备彼此欣赏、理解、判断、调整的能力,这也是合伙经营的最大障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跟了解团队中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是一样的。大家必须心中得有一个整体的谱,才能很好地合作。
刚才我们谈的是老板带团队要完成的第一件事,叫“心中有谱”。谱,就是整体的框架,有谱就是有一体感、一体心。
第二步,我们把它称之为“心中有爱”。其实企业里面有很多事情,员工不按要求做,不认真去完成,并不仅仅是他不会做,而是他不愿做。也不是有多难做,或者做得有多辛苦,但他就是不愿意做。
有一个老板跟我说:我真是搞不懂他们,明明他们做得到,他们就是不给你好好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说:你想知道答案吗?他说:当然想。我说: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他觉得,你及你的企业与他无关。这位老板被我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因为他仿佛看到了企业里这些让他头疼的人内心的目光!我这句话其实没有任何高深,但当时他的表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冷漠的人心、办企业的孤独感,无意当中被我一语道破。这的确是很多企业的悲哀,老板的悲哀,管理的悲哀。
在彼此无关的人心上做管理,无异于把沙漠变成绿洲,不容易!这几乎是一件明知不可为而又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但我们能抱怨谁呢?怪员工吗?他们也是一路被人冷漠地对待走过来的。
想一想富士康跳楼死了的那十几条人命,谁又给了他们一个说法?到现在为止,有关于富士康员工接二连三跳楼的最终报告吗?责任给谁了?怎么担责的?十几条人命,不也就被一个世界级企业的光环遮蔽的无影无踪了吗?这是极端的例子。
那发生在各个企业的不重视员工的行为,甚至伤害他们权利的现象,则构成了佛门称之为的“众业”。这个“众业”是要所有的企业来承担的。也许我们今天并没有得罪或伤害过我们下面的员工,甚至我们还培养和成就了许许多多的下属,但这改变不了承担“众业”的因果。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员工在别的企业受到的那些不公以及漠视,会成为他在你这个企业冷漠的根源。
谈恋爱曾经受过伤的女人,不是喜欢讲“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吗?那你可以想见,抱着这种想法的女人,会对他后面遇到的男人有多好吗?他后面遇到的男人肯定会觉得自己很冤,因为他并没有伤害过这个女人,为什么这个女人如此地不信任自己呢?自己的爱为什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呢?在这里,一对一的因果规律好像失效了。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到庙里问法师“为什么好心没好报?”的原因。这都是不懂得“众业法则”的缘故。
我们要有一体感,要知道众生是一个整体,你这个老板和这个员工曾经见过的别的老板,也许根本就不认识,你这个企业和他曾经工作过的企业也许毫无关系,但在他的心中是一类,都是他打交道的老板和他工作的企业,你认为的不同,在他那里变成了相同,这就是人心的作用。
所以,王阳明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过去的事与今天的事,会在他心里相互感应;过去的人也和今天的人在他的心里相互感应;很多老板看员工的眼光,不也是这样吗?有几个员工背叛了自己,他不照样开始不相信别的员工了吗?
所以,首先我们要接受这件事,不要认为自己有多好,就可以有等量的好报;要有不管对方好不好,我都一直好着去的想法。这的确有点冤,但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你要防,防不胜防;你要算,算来算去,误了自己。
我们对孩子是一个什么态度,就只能对下属是这个态度,这才是真正的一体心、一体感。所以古语才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一个人一定要有多少血缘兄弟,爹妈一定要生多少孩子,而是只有在你心里把大家都看成这种兄弟关系、父子关系,你才能够真正达到一体。这就是曾子在《大学》里讲的“亲民”的意思。
一个“亲”字把中国式管理的根本点透了。西方人讲领导学要讲无数的方法,中国人讲领导力,只要讲一个“亲”字就够了,“亲”就是一体。
为什么全天下的人做父母都不要考证?父母是一个恐怕比世界上所有的职务都重要的岗位,难度系数也是最大的。但既没有培训,也没有证书,个个都能无证上岗,人类的那些圣人们、智者们为何不去解决这天大的问题?因为不需要人们去解决了,上天已经给我们解决了,一个“亲”字解决一切。所以,人当爹妈的,只要搞清楚是不是我亲生的就够了,其他都不是问题。
一个基于血缘的“亲”字,只解决了怎么当爹妈的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做管理的问题。中国的儒家思想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就是“推己及人”,把一个“亲”字延伸,这就是曾子提出的“亲民”思想,也是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有了“亲”和“爱”的心态和眼光,你就会发现“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
儒家思想2600年来成为中华民族社会管理的主流思想,就是因为它孜孜不倦、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地完成着一件事:让人与人之间通过“仁爱”和“亲民”成为一体。我们在企业里面,按这样的思路照着做就是了,几千年都是成功的,我们在企业里面凭什么做不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