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欧博有没有管理模式?
如果说欧博没有模式,那么,欧博怎么会拥有自己的市场(在国内制造型企业管理咨询行业排名第三),怎么会拥有一大批客户并得到客户的认可(现在的客户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如果没有模式,为什么欧博在项目上捷报频频、硕果累累(有数据变化为证)?如果没有模式,为什么欧博在业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如果说欧博有模式,你看到过欧博的模式文本吗?你去问任何一个老师要也要不到,老师会说:我进欧博到现在都没看到过一个模式文本。的确,欧博没有什么秘籍,没有什么宝典,也没有什么模式文本,但这不代表欧博做事没有标准、没有系统、没有一套自己的做法!
我们做的300多家企业的几千个案例就摆在网上,所有的人都可以上我们欧博的网站看我们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有详细的动作和业绩体现。你会看到,很多项目做几个月就马上有了效果。这些案例都很真实,像东鹏陶瓷、箭牌卫浴这些几十个亿的企业的案例,我们都做得很成功。这些知名企业在与我签合同之前,并没有找我要所谓的“模式文本”。他们凭什么相信欧博?他们为什么会找欧博做变革呢?
欧博管理的诀窍在哪里?和欧博打过交道的企业都知道,欧博每个周一的内部培训会议展示的案例都有一套规范的做法。只不过这些规范并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具体的动作。
欧博的标准不在文字上,而在动作上。这是我做管理多年的深刻感悟:做管理不要太执著于文字(相)。为什么?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曾有一个老太太拿着《涅盘经》跟六祖慧能请教,六祖慧能说:对不起,我不识字。老太太说:你不识字怎么讲经呢?六祖说:佛法义理非关文字。意思是说佛法义理与文字无关,与悟性有关。所以六祖慧能虽不识字,但也能做禅宗六祖(禅宗一般是文化人信得多),可见文字并非重点。
但很多人还执著于文字,有必要吗?你企业的文字少了?你企业的流程少了?你企业的制度少了?你企业的规定少了?一个都没少,但做到了吗?一个都没做到。我早就看破这一点了,从我做管理咨询的第一天开始,我看到企业一堆堆的流程文件,我就知道不能从这个地方切入。企业做一个ISO只要8000块钱,欧博的东西少则几十万,多则过百万,为什么欧博的东西价值高?因为欧博知道,让那些文字“落地”才是最重要的。
欧博刚成立的时候也是大量地搞流程文件,当时我规定项目组一进企业至少要搞36个到72个流程文件,结果推行下去根本没有效果。那么多东西要查要做到位,怎么顾得了效率?对工厂来说,最重要的是效率,老板看到效率了才找你要流程;如果没了效率,老板啥流程都不要了,他只会跟你急。
我们从小孩子的学习上就能看出一个规律来:先看、先听、先说,然后慢慢通过文字固化。如果一开始就搞一大堆文字、概念给他,他学不了,就厌学了。所以,管理表面上是先立文字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先说、先看、先做的问题。动作有了,再慢慢地把它变成文字,再固化下来,最后成型为模板。所以,我们很多系统文件的东西是到了项目快结束的时候才搞的。
先动作、先表单、先卡片、后流程,这是欧博管理的原则。欧博靠这些做法在管理咨询业站住了脚跟。这里,要强调的是,即使项目结束,我们也不能依靠大量的流程文件来固化变革的成果,因为所有的模式都只有固化在人身上、在人的动作习惯上才有用。
所以,大家不要因为看不到欧博的模式文本,就以为欧博模式不存在,欧博的模式存在于动作和案例模板之中。欧博的案例是欧博的无价之宝。碰到项目有问题我就找相关的案例给老师支招,他一看相关案例就知道怎么做。400个案例才真正是欧博的模板。
欧博绝对不会从任何一个顾问公司或企业挖来一个高管做项目组长。你再有本事,到欧博来就得做学徒,我们的组长就是活生生的样板,你学他干活的风格,学他怎么做PMC(计划物控),怎么做表单。欧博是用人来教人,而不是用字来教人。字是死的,人是活的。字教不了人的,人才教得了人。
很多大企业或外资企业为什么管理做得好?并不是因为他们文件多,文件只是表象,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一批按标准做事的人,他们靠这些人的做事风格来影响周围人,让大家也跟着他们按要求做,管理就好做了。我们很多企业也有很多文件,但就因为缺乏一群按标准做事的人,没有了榜样,文件就成了一纸空文。文字本身承载不了模式,能够承载模式的是人,是人的动作和习惯。
(2012年10月29日周一内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