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的人都希望把企业做大,但企业做大的这条路却充满了荆棘坎坷。要走好这条路,管理者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既要保持清净心,防止自己被成功冲昏头脑,又要摒弃妄心,学会不起心不动念。怎样学会不起心不动念?需要修行,怎样修行?《六组坛经》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我曾经在肇庆鼎湖山对着瀑布、溪水打坐,体会到了一些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当时,我坐在石头上,脱掉鞋子,两腿搭着,踝关节顶着石头,慢慢地顶……我坐了四十五分钟,一动不动。当我站起来的时候,我的踝关节处被深深地陷了个洞,都陷到骨头里去了。我为什么能一直坐四十五分钟呢?因为我觉得疼只是一个感受,是一个相,生起就会灭掉。事实上,坐着坐着,这种刻骨铭心的疼也的确慢慢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相由心生,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之处。如果你不是一个学佛的人、修行的人,你就会把疼当成真实的难以改变的东西,当疼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就会站起来,你不可能一直忍着,一直忍到它不疼为止。因为你觉得疼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你认为越忍会越疼。事实并非如此。
另有一次,我带了一个老板去禅修打坐,结果他疼到骨折。我说,你很了不起啊。能疼成骨折的人不多,说明你这个人执著得很,你太执著那个疼了,就把“疼”疼成骨折了。为什么?他跟疼做了坚决的斗争,自己跟自己的骨头斗争,一方面是骨头疼,一方面是要战胜骨头的疼,疼越来越厉害,战胜心也越来越厉害,最后“砰”一下就骨折了。但其实你要是不把疼看得那么实在,不要想着去战胜它,它会消失的,至于造成骨折吗?
欧博的老师们也参加过禅修打坐,有的老师也说骨头疼得 “要断了要断了”。我说,你让它断嘛。结果没断。为什么没断?因为他没有那么固执。只有极端固执的人才会出现骨折。而我呢?就让“疼”一直疼,到最后“疼”没有了,坐在石头上的感觉就像坐在棉花上,非常舒服。所谓的疼,就是个相,不是一个完全真实的东西,这个相是由心产生的,所以叫相由心生。
疼痛的相是念头导致的。这是破“疼”的关键。
我初步觉知我的疼痛是两个念头,第一个念头,对疼的判断。这是一个观念,也可以把这个“疼”不叫疼。有时候突然碰到冰凉的水,感觉和碰到热水是一样的。把水当成热水或冷水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其实水就是水。那么对“疼”这种感觉做出“疼”的判断,也是一个念头。第二个念头是逃掉,就是佛家说的取舍。如果你不判断它为疼,你也不逃避它,那么它就会消失。这就是我的经验:不要把疼看得那么实在。
我们的念头总是不断地在起作用。在禅坐的时候脑袋中充满了思想斗争,是站起来还是继续坐?你一直在不断地挣扎,当你终于站起来了,就是站起来的念头赢了;如果坐下去的念头赢了,最后你还是会站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只要你心中有 “念头”,你就会执着,执着的结果,“疼”就不会消失,你最终就会站起来。
因而,六祖教我们要“无念为宗”,就是不要有任何念头,不要有站起来或坐下去的念头,把念头平息掉,最后,疼感就会消失。只要有了念头,你就会站起来。即使你有坐下去的念头,这个念头在脑袋中越坚固你越会站起来。
怎样才能做到无念为宗?怎样才能做到不去想站起来或坐下去这回事呢?怎样才能做到任何念头也没有呢?关键就是两个字,“受苦”。疼,就让它疼,懂得受苦就可以了。《六祖坛经》教我们: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疼来了,你就让它疼,不要逃避它,不要想着消灭它,就陪着它疼。
我公司以前有一个老总得罪了一个员工,结果员工跟我打官司(因为老总也是我公司的员工,被老总得罪的员工就跟我打官司),我采取的方法就是“陪着他疼”,我陪了他三年,在三年里我没跟他多说话,他也没跟我多说话,该他干的工作还要他干,不干活我就批评他,我也不把他当敌人,我陪着他疼,最后他没有怨言地走了。
假如你有干掉他的念头就会搞出一堆麻烦来,这就跟我禅坐一样的,不要想着把疼干掉,也不要压抑自己,你越压抑这个感觉越强烈,就直面这个疼,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疼,最后疼就消失了。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吃苦是福,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事情、很多问题、很多苦恼只有在吃苦的过程中才能自然地化解。特别是人的问题,更要懂得吃苦是福,在化解苦的过程中吃苦、嚼苦、品味苦,最后苦变成了甜,这叫苦尽甘来。
所以,企业要想把事做大,杂念要少,这就需要修行,从“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上修,就像我打坐经历的:无念为宗,是把念头去掉疼痛感就会消失。无相为体,就是疼痛的相消失了,你和你的身体就能跟大自然、跟周围的环境、跟那个石头很和谐地融为一体。无住为本,就是当你的念头去掉了,存在感也消失了,你可以一直坐着,你在呼吸,你身体的血液在循环流动,你就恢复了本来面目:大自然的空气进入你的身体,成为你的血液,你就参与到了大自然的循环流动之中,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能意识到这一点,你的杂念自然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