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企业因为运作的模式化程度低,对个人经验的依赖程度很高,助长了人们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人们淡化“我执”,服从于企业和团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他知道,你靠着“我”。
所以,就管人而言,管理就是一场实力的较量。管理者的实力强,被管理者自然会听命一些,而如果被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关键资源,他的实力就会强过管理者,他就会迫使管理者让步。
管理并不是一场关于对错和是非的游戏,自始至终,管理活动都是为人们的利益服务的。于是,在管理的过程中,一方会给另一方带来多少利益,或一方会让另一方损失多少利益,就决定了管理活动会如何进行。当然,也决定了管理活动的主动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掌握管理主动权的并不经常是管理者,或者说,管理活动的主动权、主导权并不是由管理活动中各自所拥有的权力所决定的,而是由实力所决定的。因为这是一场围绕着利益而展开的活动,权力是为利益服务的,谁是利益的最终决定者,谁就是这场活动的主导者,谁就是管理活动的庄家。可以说,管理源自实力。
一个被管理者可能毫无管理的权力,但只要他能决定最终的利益,即便他不能让你获利,你也不得不作出妥协和让步,因为他能让你失去利益。这就是事实。
所以,单纯强调权力的管理是幼稚的,必须考虑管理活动中各方的实力。实力的构成当然包括了权力、资源,等等。不给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他们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但他们的实力却又是随着他们的权力和资源的增加而增加的,尽管从理论上来说,下属的权力永远不可能大过上司,但下属的实力强过上司,却是经常可能发生的现象。因为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人际关系、客户资源、个人经验、核心技术、组织机密……
这就是管理者的两难,管理者经常会发现自己干一些自掘坟墓的事,自己培养对手的事。这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值得自怜自悲。
问题是这个现象存在,就应该有对策。这个对策的核心点首先应该是人事分离,让那些相对于自己是下属,相对于别人又是领导的人不要人和事都管,以免权力过分集中。同时,应该让下属的事情尽量模式化、标准化,减少对个人的依赖。避免不给资源和权力,下属无法做事,一给资源和权力,下属又不服管理的两难局面出现。
在模式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情况下,权力是通过流程来横向相互制约的,资源也是公共的、公开的,个人不易垄断。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在权力和实力上,都拥有管理活动的决定权,人们才能放弃“我执”,学会服从。
从实力出发思考管理问题,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视角,能让我们重视那些权力不大,甚至没有权力,但有实力的人,比如说仓管员、采购员,甚至普普通通的车间工人。这些人权力不大,对企业利益的影响有时却大过总经理。
鞋厂的工人要是经常故意在鞋子里头放些小钉子之类的东西,会让企业遭受几十万元赔款的损失。这一类事情是不好控制的。家具厂的工人锯掉好木板或浪费油漆有时也不一定能严格控制住。一个厨师要让食物不卫生恐怕是非常容易的事。
上述事例只是说明,这些没有权力或权力不大的操作者,他们对企业利益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权力的角度,他们可能被忽视,从实力的角度,他们必须被重视。由此,企业的管理活动应该充满平民思想就变得非常理所当然了,因为作为平民百姓的普通员工,不拥有管理别人的权力,但拥有决定企业生死的实力。